【管理前沿】全国 29 省推行 “贷款明白纸”!融资成本透明化,中小企业终于吃上 “定心丸”
“以前贷款,利息清楚,但评估费、抵押登记费要到中途才知道;现在一张‘明白纸’,所有费用像超市小票一样一目了然!” 这是陕西某企业财务负责人的真切感慨,也是全国数十万家中小企业在融资领域迎来的新变化。
自 2024 年 9 月首批试点启动,短短一年间,“贷款明白纸” 试点已扩至全国 29 个省份,从北京的一万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,到牡丹江的杂粮收购户,再到湖南的科创公司,这份《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清单》正逐步破解融资成本 “迷雾”,让企业融资从 “糊涂账” 变成 “明白账”。
一张 “明白纸”,拆了银企间的 “信任围墙”
对于很多企业来说,过去贷款时的 “隐性成本” 曾是融资路上的 “拦路虎”。牡丹江穆棱市的裴先生深耕玉米、大豆收购 20 余年,每年秋收季都要贷款囤粮,可此前始终无法精准掌握综合融资成本,心里总没底。直到农业银行穆棱支行在签署合同时,用 “贷款明白纸” 逐一标注关键信息,还通俗解读,才彻底打消了他的顾虑。
这份 “明白纸” 之所以能赢得企业信任,核心在于它把融资成本拆解得明明白白:
利息成本:直接明示贷款利率,这源于 2021 年央行就推动银行公示所有贷款产品年化利率的要求,企业能快速掌握核心支出;
非利息成本:将第三方收取的抵押评估费、公证费、担保费、保险费等 “隐性费用” 一一列出,解决了过去收费主体多、名目杂、计算不透明的问题。
正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所说,“贷款明白纸” 是制度创新,它把分散在合同里的各项支出集中呈现,不仅让企业看清成本,还能直观看到银行在费用减免、代缴上的让利举措,实实在在重塑了银企信任关系。
不止 “透明”,更帮企业真金白银 “减负”
对企业而言,“明白纸” 的价值不止于 “看得清”,更在于 “降得下”。明示综合融资成本,相当于给融资贴上 “透明价签”,也倒逼银行主动为企业匹配更优方案,让 “减负降本” 落到实处。
安徽的李先生经营家庭农场,2025 年 6 月原本要签一份年利率 4.3% 的贷款合同。正是通过 “贷款明白纸” 梳理成本,农业银行安庆分行工作人员发现他的条件能享受更低利率,主动将产品换成 “经营贷”,利率直降至 3%,仅此一项就帮他省下 6370 元。
在首批试点的湖南省,一家科创公司申请 300 万元贷款时,当地农商银行通过 “明白纸” 发现企业信用良好且在 “白名单” 内,当即推荐信用贷款,全额减免 3.8 万元担保费和保险费 —— 这笔钱,直接成了两条新研发生产线的启动资金,让原本要砍掉的项目得以继续推进。
数据更能说明成效:
湖南自试点以来,银企共明示贷款 4.5 万笔、金额 3743 亿元,部分地市综合融资费率下降 70 个基点,2025 年 1-7 月全省金融系统让利 181.5 亿元;
陕西 7 月末累计为 16 条重点产业链的 154 笔贷款(41.17 亿元)明示成本,当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环比降 0.41 个百分点;
黑龙江试点地区明示 634 笔贷款、39.05 亿元,部分地区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54 个基点。
银行多举措推进,让 “透明融资” 落地生根
“贷款明白纸” 的推广,离不开银行的积极响应。各地银行通过优化流程、加强培训、深入宣传等方式,让这项政策真正惠及企业:
在北京,工商银行快速落地首笔明示业务,承诺持续优化金融产品;兴业银行建立 “专项培训 + 一对一辅导” 机制,既确保客户经理懂政策,又提前帮企业解读成本清单,让 “明示流程” 与贷款审批无缝衔接。
在贵州,邮储银行六盘水市分行把网点变成宣传主阵地,设专门咨询台、摆宣传资料,还主动走进园区、商圈、企业,“一对一” 讲方案、算明细,甚至开专题宣讲会,确保企业 “听得懂、能理解”。
在青海,中国银行提前搭建 “分行 - 网点” 全流程机制,开展专项培训,试点中还重点关注 “灰色地带” 收费,精准识别高成本成因,计划适时扩大试点范围,严控不合理收费。
未来怎么深化?这些建议值得关注
谈及 “贷款明白纸” 的下一步推进,娄飞鹏给出了具体建议:
强化人员培训:随着试点扩大,银行需让客户经理熟练掌握 “明白纸” 填写流程,避免因操作不熟练影响企业体验;
整合优惠政策:主动帮企业识别财政贴息、政府性担保等优惠,纳入 “明白纸”,让企业享受更多红利;
借力数字化:用线上审批系统、智能匹配工具等,更快响应企业融资需求,减少等待时间;
畅通反馈渠道:建立动态沟通机制,收集企业使用中的意见,及时调整服务策略。
从 “融资难、融资贵” 到 “成本明、负担减”,“贷款明白纸” 的推广,不仅是金融服务的优化,更是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。随着试点范围继续扩大、配套措施不断完善,相信会有更多企业在透明、高效的融资环境中,轻装上阵谋发展。
来源:经济参考报